一入夜,西安就变成了长安。
在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景区,人们身着汉服,共享“火树银花不夜天”。而汉服通勤,也在这里司空见惯。
网上曾发起城市改名问卷调查,西安名列“那些改名后肠子都悔青”的城市之一。网友们大都认为“长安”改名“西安”,失去了诗意和古韵。
那么,西安为什么不改回长安的名称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长安”这个地名的含义。
“长安”一词作为地名使用,始于秦汉。根据记载关中地区地理和城市建设的古籍《三辅黄图》所载,咸阳县下辖有一个长安乡,位于渭河南岸,秦始皇的兄弟长安君成蟜受封于此。在秦国对咸阳城宫殿的营建中,离宫兴乐宫便选址于长安乡。
秦末战乱中,咸阳城屡遭兵焚,汉朝便在秦都咸阳以东长安乡一带的故秦兴乐宫的基础上修建新城,改兴乐宫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该区域位于渭水南岸,阿房宫北侧,这里便是后世长安城的起点。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刘邦正式迁都于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欲其子孙长安都于此也”。
(汉长安城平面布局复原)
与长安城同时期出现的,还有“长安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长安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长安县属右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以后为京兆尹治所。西汉时期,长安只是京兆尹附郭县的县名,即京兆尹长安县。附郭县专指中国古代没有独立县城而将县治附设于府城、州城的县。
所以说,“长安”作为地名,最初指渭水南岸的长安乡,后指汉朝都城长安城,或指行政区划长安县。
时间来到隋朝。隋文帝入主长安,由于汉长安城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原南坡另建“大兴城”,与汉长安城毗邻。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故此命名。如今西安市内留存的古迹“大兴善寺”便得名于此。
(图为游客在西安大雁塔景区游览。张远 摄)
据《隋志》记载,京兆郡所统大兴、长安等二十二县,大兴与长安两县以大兴城内朱雀门街为界,城东属大兴县,城西属长安县。
唐朝建立后,将“大兴城”易名“长安城”。唐长安城的规划在规模和建筑布局上,沿用了隋大兴城的设计。随着唐朝政治力量的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长安城多次增修,其城市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长安城在完全建成后面积达到汉长安城的2.4倍,甚至比千年后的明清北京城还要大1.4倍,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当时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唐代长安图)
唐朝长安县依然存在,与之相邻的是万年县,同属于京兆府的双附郭县。唐武德元年(618年),长安县与万年县以皇城朱雀街为界,街西五十四坊属长安县,街东五十四坊属万年县。唐天宝年间,万年县一度改名咸宁县,后又复名。宋金时期,万年县先后被改为樊川县和咸宁县,一直与长安县同城而治。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汉朝还是在唐朝,长安城是都城,却并不是行政单位。事实上,与今天“西安市”相对应的行政概念应该是“京兆府”。
至于“长安”这个地名则保留至今。自汉代设县以后,无论京兆辖区内的其他地名如何更迭,长安县一直存在。时至今日,长安县成为西安市的长安区。
(西安历代都城变迁图)
那么,“西安”这个地名是怎么得来的呢?
西安的名称源于明代。
元朝初年,西安还叫“京兆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为安西路,皇庆元年(1312年),又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意即“安定西北”。
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洪武十三年(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1384年)分别修建鼓楼钟楼。留下了如今西安市内的钟鼓楼、城墙等古建筑,“西安”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上,西安一直是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万年)两县的治所。
由此可以看出,今天人们所以为的“长安”,是一个民间俗称,或者说是以点概面,将辖区内的地名“长安”误解成为更大范围的正式统县政区名。统县政区,即直接管理县级政区单位的上级政区。
(西安建都朝代表 来源: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人们为什么会把“长安”当作“西安”的旧称呢?
这离不开唐诗、宋词等文学作品的加持。
无论是“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还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诗词中所提到的“长安”并不是具体的行政区划,而是一种美好的文学意象。
(图为西安大雁塔景区步行街“一步一诗”。张远 摄)
今天人们所说的“长安”不也是如此吗?
人们常说“长安故里”,是将长安比作回不去的精神故乡。那里埋藏着对辉煌历史的追忆,也包含着对个人“长久平安”的祝愿和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向往。
如今的西安,不仅继承了旧时长安气象,也在不断发展,继续朝着未来迈进。
今年一季度,西安地区生产总值2834.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较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西安GDP增速位列万亿GDP城市榜首,且是其中唯一一个GDP增速在7%以上的城市。
近年来,西安聚焦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努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频繁“出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彰显的强大文化软实力。千年古都的悠悠文脉、万千气象,绵延传承。
(图为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的“盛唐密盒”表演。
西安曲江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西安广迎八方来客。通过不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底蕴,西安打造了一系列鲜活有趣、贴近生活的文旅融合新场景。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迎宾礼《梦长安》等一系列沉浸式演出,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强劲输出,叫响了一批知名文旅IP,极大地提升了游客关注度和到达率。
对传统文化的深耕,也让西安被誉为“对汉服最友好的城市”。在西安穿汉服,完全不用担心其他人会投来异样的目光。古香古色的城市氛围中与汉服相得益彰,人们内心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所以,不用再担心“长安不见使人愁”,
长安,其实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