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道德乡里,龙山有十景,还有“三山区”

时间:2024-12-18 08:31:25

龙山十景

大寺紧对白云阁,山顶犹存舍儿坡。

白云洞内白云锁,凤凰岭上念娇娥。

兴败山脚向槐树,龙眼四望看日落。

大桥三百零一空,七二连窑靠涧河。

一、大寺 又名观觉寺。建于宋朝,园中有砖塔一座,相传有福慧和尚在此地坐化。

二、白云阁 与观觉寺紧对而座,后因战乱被摧毁。

三、舍儿坡 在龙山山顶,传说封建社会,妇女不想多生子女,行至此地,便偷偷丢下一个捡来的石块,即不再怀孕,故称舍儿坡。

四、白云洞 南首“龙颔”之下有洞,大雨前常有白雾从洞内喷出缭绕如云,因以为名。往昔每逢地方大乱,常有人匿入洞中。平时则因阴暗潮湿,人迹罕至。解放后不久,即将洞口封闭。

五、凤凰岭 在山东南。一块大石,形如凤凰展翅。相传元朝有一女子,为反抗礼教在此坠石而死。

六、古槐 在大寺院门前,相传是在明朝初年间由周安住种植,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七、龙眼 在龙山西坡,是两块大白石,宛如天然滑板,牧童常在此石上面下滑玩耍。此石平滑光亮,犹如龙眼,特别在夕阳照射下,白石反光,相距十里处可见。

八、三百零一空 是三碑一孔桥的谐音,一空桥在北小门外,桥下有三个石碑。据说该碑石记载龙山群众揭竿而起,响应黄巢起义的事迹的。在当时的条件下,碑记不敢立于桥上,而是立于桥下。碑刻“箪食壶浆迎义军,人心倾向杏花村”的诗句,现桥尚存,碑的下落不详。

九、七十二座连窑 明朝时,当地群众曾在山西建拱形连环式石灰窑七十二座,被称为“七十二座连窑”。

十、山涧河 在七十二座连窑下边,大概是烧窑时为了用水方便,在房道间修了两座小桥,掌故“一步两桥”皆指此。

“三山区”

龙山东五华里,有独山。因“一峰特耸”,形如蜘蛛,又名蜘蛛山,海拔八十五米。捻军首领张宗禹先世张鸿羽(外号小兰英),清雍正间起义时曾率人占此山为王。

龙山西四华里,有塔山。因“形如栖凤”,又名凤山。海拔五十三点四米。三山之间,俗称“三山区”。

其南三华里,为北淝河。据传,此河系北宋王朝所开之运粮河。年年有大批粮食从南方沿此河运往汴京(今开封,北宋首都)。古语说:“三山口紧对运粮河”。

三山之间,旧为泽薮,名“龙山湖”,海拔仅二十六米多,常为水乡泽国,给当地造成莫名灾害。今虽已平没,然当地人仍称“龙山湖”。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