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超强台风级),今天2时中心位置到达台湾省鹅銮鼻南偏东方向约330公里的海面上,离中心大约350公里的地方风力有8级。台风中心目前正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朝西北方向移动。
台风登陆前后和其北上过程中,台风本体和外围环流将对华东地区造成大范围风雨影响。上海市沿海海面和浙江北部沿海海面明天下午起有8-9级南到东南大风。
大家有没有这个疑惑——
台风为什么会有名字呢?
是谁给它们起的呢?
别急,科普来啦~
台风的命名标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探索,才有了现在这种命名方式。
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就可以公开的戏称它。
到了1945年,西北太平洋正式开始以人名为台风命名。而此时,东亚各国和地区还是以台风编号来称呼台风。比如在我国,5612就代表1956年第12号台风。但由于各机构侧重关注的海域不同,对台风的编号也经常不同,很容易混乱,因此建立整个西北太平洋海区的台风统一命名规则,就有了可行性与必要性。
到了1997年,在我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将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项新的命名法。
这套新的命名法则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按顺序年度一年地循环使用。命名表中一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所属的台风委员会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组成。所以有些台风的名字大家会“似曾相识”,比如“烟花”,它在2015年是第26号超强台风,2021年再度轮到,成了当年第6号强台风。
台风命名有什么规范呢?
每个国家给台风提供的命名可不能随意起的,而是有一定要求规范的——
首先,名称的拼音不能超过9个字母,中文名2-3个汉字。名字太长一是不容易传播,二也不容易记忆。
其次,名称要朗朗上口,易于媒体广播。总不能起名为“黑化肥发灰会挥发”,且不说其他国家的人,可能有些中国人都喊不明白它的名字。
然后,名称不能含有不恰当的含义。因为国家和地区之间因为文化、历史等原因,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意见不和现象,为避免歧义矛盾,禁止任何不友善的名称出现。
最后,名称不能使用商业品牌名称。避免有打广告的嫌疑。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能与曾用和现用台风名称重复。
不过,台风命名表确定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做出合理的更替。
台风的命名一般都会选用较为柔和的词汇,希望它能轻轻地来,轻轻地走比如我国首次提出的10个台风名称,它们分别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
但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该名称就会从命名表中删除,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成员再重新推荐。
我国提出的“龙王”“玉兔”“海燕”和“海马”就因为破坏力巨大,损失严重而先后被“海葵”“银杏”“白鹿”“木兰”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