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好时代,我们需要什么,足不出户在手机上点一点,喜欢的东西就能送到家门口,不但节约了时间,还大大地方便了我们。
但是,这也是一个坏时代,大数据无时无刻不在投其所好地推送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掏空我们的钱包不说,还把我们困在信息茧房,对外面的世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把我们彻底变成了可怜的井底之蛙。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同样出自《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意思是: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精神麻木,对一切事物漠不关心,不在意。
近义词: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漠不关心。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东晋开国皇帝。
司马睿年轻的时候还是很有抱负的,曾经参与参与讨伐成都王司马颖。作战失利后,离开洛阳,回到封国。从此过上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日子。后来,听从王导建议,南渡建康,笼络结交江左士族。
西晋灭亡后,公元前317年,在晋朝宗室与南北大族拥戴下,司马睿即位为晋王(东晋),年号建武。
公元前318年,司马睿正式即位,史称晋元帝。
司马睿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单力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但是,他重用了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人们调侃道:“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完全信任王导,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自己的“萧何”。除了王导担任丞相,王敦控制着长江中游,兵强马壮;四分之三的朝野官员是王家人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
王家的势力越来越大,难道没有人跟司马睿说吗?非也,对王导、王敦的无限信任,使他对大臣们的忠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切听之任之。等他发现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大权旁落引起司马睿极大的不满,他引用刘隗、刁协、戴渊等为心腹,试图压制王氏权势。
永昌元年(322年),素有野心的王敦以诛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直扑石头城(即建康)。王导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杀戴渊等,刘隗投奔石勒。 司马睿一败涂地,无奈之下,司马睿居然脱下皇帝的衣服,对王敦说:“你如果想当皇帝,早和我说啊,我把皇位让给你,还当我的琅琊王去。何苦让百姓跟着受苦呢?”
司马睿近似哀求的话,并没有抚平王敦的野心。
不久,王敦便自己为自己加官进爵,自封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司马睿征讨王敦时,曾下令“有杀王敦者,封五千户侯”,而王敦却把自己“封武昌郡公,邑万户”,无疑又将司马睿嘲弄了一番。
司马睿皇帝徒具虚名而已,朝中任何事情都由王敦做主。
由于司马睿的无能,加上东晋内斗,失去了北上收复失地的时机,东晋偏安一隅,毫无作为。
司马睿见无法动摇王氏的权势,自己名为天子,号令却不出宫门,渐渐忧愤成病,卧床不起。他想到大臣中只有司徒荀组对自己比较忠顺,就任命他为太尉兼领太子太保,打算让他参与朝政,钳制王导。不料司徒荀组受任不久就病死,司马睿更加忧伤,病势加重。
公元前323年1月3日,晋元帝忧愤病逝,终年47岁。